腹有诗书气自华第二十一章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一、前苏联的教育发展概况大体上说,苏联的教育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1917—1920)、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1921-1930)、调整与巩固时期(1931—1941)、卫国战争和战后恢复发展时期(1941—1958)、教育大改革时期(1958—1984),各阶段的教育发展又有其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任务。(一)1917—1920 年初创时期的教育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俄共(布)对教育事业的领导。2.“统一劳动学校”制度的建立及演变。3.普通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4.团结、教育和改造旧教师。(二)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1.学校制度的调整2.综合教学大纲的试行及其经验教训3.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改革(三)1931—1941 年教育的发展1.普通教育的整顿。普通教育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建立了统一的学制,普及了初等教育,然而也导致新的偏差。2.高等教育的整顿。在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同时,苏联政府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十分关注,高等学校改革了招生制度。这一时期,苏联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不仅普及了四年制的初等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不完全中学教育,这也带动了师范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并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稳定了教师队伍,这些都是苏联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就。(四)卫国战争时期和战后恢复时期的教育1.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首先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调整义务教育年限。其次,调整了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加强军事体育训练。再次,高校招生人数和高等学校的数目都大大减少。苏联政府很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免除了部分高校学生及所有毕业班学生服兵役的义务,修订了教学大纲和计划,开设了新专业和新课程。2.战后苏联的教育。学生人数急剧增长,也给师范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加大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注重了学校布局的改善。(五)1958 年以后的教育改革大体上讲,这一时期苏联教育改革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1958—1964 年为第一阶段,1964—1974 年为第二阶段,1977—1986 年为第三阶段。1.1958 年的教育改革。为解决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改变学校教学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的缺点,培养青年一代“走向生活”、“走向公益劳动”,1958 年 12 月 24 日,苏联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开始了全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