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接地系统 IT 接地系统,适用于380V/220V 的供电系统。 第一个字母I 表示供电电源的中性点不接地或有一点经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供电电源端的的接地点。 IT 系统有以下三种接线方式: ① 供电电源的中性点对地绝缘的不接地系统,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采取直接接地; ② 供电电源的中性点经1000 欧的电阻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采取独立接地; ③供电电源的中性点经1000 欧的电阻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与供电电源的中性点的1000 欧电阻或阻抗共用一个接地极; 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的接地,分为单独接地和共同接地两种。 ① 单独接地是指每个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使用一个单独的接地极; ② 共同接地是指两个或全部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用保护线连接在一起后再共同使用一个接地极。 IT 系统有第一次接地故障和第二次接地故障之分。 IT 接地系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应满足RAId≤50V 的要求。RA 为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的接地电阻,Id 为相线与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的接地故障电流。 ①供电范围不大于 1KM 的小规模的不接地电网,应满足U R + r)≤50V 的要求。 U0 为相电压,r为三相对地绝缘电阻,取三相最小值。R 为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 接地短路电流还可按下列经验式计算:Id=U(350L1+ L2)/350 U 为线电压,千伏;L2 为架空线长度,千米;L1 为电缆长度,千米;满足RAId≤50V 的要求,RA 为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的接地电阻, ②电源的中性点经 1000 欧的电阻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单独接地,与供电电源的中性点的 1000欧电阻不是共用一个接地极;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接地电阻不大于 294 欧,就可满足RAId≤50V的要求。 ③电源的中性点经 1000 欧的电阻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与供电电源中性点的 1000 欧电阻共用一个接地极;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就是接地线PE 的连接电阻RPE 上的电压降,它几乎为零。只要接地线PE 不断线,就可满足RAId≤50V 的安全要求,它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大小无关。 第二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