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111 页例 1、第 112 页例 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找次品”的最优方案——将待测物品分成三组,尽量平均分。2.在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研究方法和转化思想,培养优化意识和归纳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理解最优方案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演绎推理能力。3.联系田忌赛马等已学经典问题的解决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三、教学过程:(一)从 3 个球中找次品,初步感知“找次品”问题,学会推理过程的简单表达方式,了解找次品的基本思路,感受数学的简洁美。1.明确研究问题师:课件出示: 如果 3 个球中有一个次品,并且知道这个次品比正品重一些,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静静的读一遍题,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想办法把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2.小组展示研究结果1预设:先把其中的 2 个放在天平两侧,如果右边沉下去,就说明右边是次品;如果左边沉下去,就说明左边是次品;如果天平衡,则没称的是次品。3.教师板书学生思考过程3(1, 1, 1)把 3 分成了 3 组,每组 1 个,需要 1 次就能找出次品。4.教师提升达成环节目标刚才大家都想办法找出了次品,并且用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就把找次品的过程记录了下来,这也体现了我们数学的简洁美。从 3 个球中找 1 个次品,我们把 3 个球分成了 3 组,天平的两边各放 1 个,天平外 1 个。称完一次以后,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在(天平外),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在(下沉的那一边)。也就是说,表面上是比较的是天平上的两份(这也是我们一般的想法),但实际上我们通过推理同时比较了3 份。找次品,不仅可以用天平称,还可以通过推理去推。(二)从 8 个球中找次品,产生猜想,初步感知找次品的最优方案,渗透转化思想。1.明确研究问题师:刚才我们从 3 个球中找到了次品,如果是从 8 个球里找一个次品,这个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在研究之前,先来看几点温馨提示。课件出示:2①分一分:你打算把 8 个球分成几组?每组分别是几个?②称一称:你打算怎么称?③记一记:将你的思考过程和结果简要的记录在研究记录一上。我们的结论:我们分成了()组,每组的个数是()。第一次,天平每边放()个,如果平衡,次品肯定在()个球中;如探究记录单一果不平衡,次品肯定在()个球中。第二次,……(请仿照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