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3 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护理职业能力,在护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中等专业人才。护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及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护理职业技能,能初步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一般问题;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业务要求1、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知识。2、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3、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技能和初步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4、具有对常见疾病病情变化和常用药物疗效及药物、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5、了解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6、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7、具有初步的病区护理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8、掌握人文、社会等与医学相关的知识。9、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简单的会话能力。10、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初步能力。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必修课2183 学时1、德育144 学时(1)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1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2)哲学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的要求,从而树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