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板书:1、在编写控制台程序的时候一切流程都是有先后关系、并行的,而且所有函数都是由我们来调用的,比如下面的实例性代码:printf("确定请输入 y,取消输入 n");char c = getchar();if(c=='y'){///}else if(c=='n'){///}我们可以用 getchar 来等待用户输入一个值。但是到了 Windows 编程中就不一样了,同一时刻用户即可能点击【OK】按钮,又可能点击【Cancel】按钮,又可能在文本框中输入几个字,还可能在窗口上双击几下,这样就无法同时等待用户的这些动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Windows 引入了消息机制(也可以叫做回调机制或者事件机制)。在程序启动的时候把函数 func1 要响应【OK】按钮 1 的点击动作、函数 func2 要响应【Cancel】按钮的点击动作、函数 func3 要响应窗口的双击动作等等这些信息告诉 Windows,然后当用户执行相应操作的时候 Windows 就会来主动调用你注册的函数,主动通知你。不再是程序调用操作系统的函数,而是操作系统反过来调用你的函数。Don't call me ,I'll call you!(也被人称为“好莱坞法则”)。2、关于上面的这个问题要慢慢来理解,下面就来通过第一个例子来初步理解这个 Don't call me ,I'll call you!创建一个对话框程序,然后来分析代码。看 Main_OnCommand 方法,初探 windows 的消息机制。void Main_OnCommand(HWND hwnd, int id, HWND hwndCtl, UINT codeNotify){switch(id){case IDC_OK:MessageBox(hwnd,"You click OK!","Test003",MB_OK);EndDialog(hwnd, id);break;下载后可任意编辑case IDC_CANCEL:MessageBox(hwnd,"You click Cancel!","Test003",MB_OK);EndDialog(hwnd, id);break;default:break;}}按钮被按下的时候 Main_OnCommand 方法被调用,hwnd 是对话框句柄(什么是句柄后面讲,通俗的说就是通过它能够操纵对话框),id 是控件的 id,后两个参数临时不关怀。Main_OnCommand 方法中根据 id,也就是被点击按钮的名字来决定不同的动作,EndDialog用来关闭对话框。3、定制自己的对话框,向世界问好首先打开资源编辑器并且打开对话框 IDD_MAIN,然后删除对话框上的两个按钮和标签,同时删除 main.cpp 中的两个 Case 语句变成:void Main_OnCommand(HWND hwnd, int id, HWND hwndCtl, UINT codeNotify){switch(id){default:break;}}然后重新添加一个自己的按钮,在属性中修改 Name 属性为 IDC_BTNH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