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二十四课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 导学目的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易写错的字 昂.(áng)首挺立 轨.(guǐ)道 畅.(chàng)谈 小心翼.翼(yì) 狭窄.(zhǎi) 海域.(yù) 2.易读错的字铁锹.(qiāo) 溅.落(jiàn) 椭. (tuǒ)圆形 3.重点词语释义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却不能接触。 (2)里程碑:比方在历史开展过程中能够作为标志的大事。(3)神往已久:内心向往已有特别长的时间。 (4)畅谈:尽情地谈。 (5)仰头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描绘特别有精神,特别有气概的模样。(6)遥遥在望:间隔特别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能够望见。 二、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人类自从 1957 年进人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讨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身去看看。美国总统就在如此的情况下于 1961 年 5 月 25日宣布了“阿波罗打算”的开场。在处理了一系列的相关征询题之后,1966 年美国开场正式施行阿波罗登月打算,并于 1969 年 7 月 20 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场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素材积累 关于月亮的诗句 (l)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明月几时有?把酒征询青天。(苏轼《水调歌头》)(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悲伤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四、构造思路 1969 年 7 月 16 日:飞船发射 发射后13 小时 30 分:宇航员休息 19 日晚 8 点 33 分:月球在望19 日晚 9 点 32 分:中心呼叫 7 月 20 日 7 时 32 分:和飞船脱离 7 月 21 日 11 点 39 分:登上月球 7 月 22 日上午:对接成功 25 日凌晨 1 点 35 分:返回地球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征询题一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约的语言概括出来。 征询题二 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征询题三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提示? 探究 本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