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对中国文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也为世界近代现实主义开了先河,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杰出贡献。所以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一出,“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传统的思想的打破,主要表现在题材与思想倾向上的突破与创新。 从题材上说。世界各国的文学大体上经历了由写神鬼怪异到写英雄再到写普通人的三个阶段,而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则是世界近代现实主义的开始。《红楼梦》是近代现实主义的发轫之作,这就是它比其他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读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感人的原因。 从思想倾向上说。古今的小说演进之迹十分明了:神鬼怪异小说宣传的是天道有常和循环报应思想,是封建社会初期社会生活与人们认识观的反映。英雄传奇出现在封建社会的中晚期,虽也表现出对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某一方面的揭露与抗议,但总的倾向却脱不了“惩恶劝善”的大框子,结局也总是大团圆的。只有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都已千疮百孔,社会生活与思想潮流都在否定这个社会制度的合理性的时候,作为时代的先进代表的作家,才能在作品中对这个社会采取全面否定与批判的态度。《红楼梦》通过书中人 2 物形象与故事,对封建社会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批判,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他对封建的国家机器与封建官僚制度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等情节,揭示了官场的贿赂公行、卖官鬻爵的反动腐朽本质)。其次,通过对贵族地主阶级的日常生活描写,揭露了他们剥削成性、挥霍浪费、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罪恶(如乌进孝进租、螃蟹宴等描写;又如贾母的挥霍浪费,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的荒淫无耻)。第三,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批判。书中通过对一群妇女悲剧命运的描述,用死者的鲜血与活者的呼号,将封建礼教的罪恶昭之于众。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下的妇女,其命运原应叹息(元、迎、探、惜),注定是“薄命司”中的人物,死去的一个个成为怨鬼,活着的不过是预备的冤魂。第四,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红楼梦》曹雪芹对封建婚姻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批判,在对宝、黛爱情悲剧描写中达到了高潮。宝、黛爱情故事之所以那么感人肺腑,原因就在于他们爱情所具备的现代性质是与封建婚姻制度格格不入的;宝钗虽与宝玉结合了,却并没有幸福。曹雪芹笔下宝、黛、钗的故事与结局,正好说明了没有婚姻的爱情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