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1、我国在 1989 年 4 越颁布了《行政诉讼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行政程序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4、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除行政机关外那些依照法定授权而取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5、行政权限分为纵向和横向两大类。 6、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变化。 7、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 8、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及其所属的组成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卫生等各项行政事务,统一领导全国的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 9、我国《宪法》第110 条规定:“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0、国务院设有办公厅和若干办事机构组成。 二、名词解释 1、行政行为法:又称行政活动法,即有关行政行为的规范。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关系的当事人依据行政法的规范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或者说是被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它是一种法律关系。 3、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4、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5、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6、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负责领导,组织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7、行政机关编制法:是指有关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规模、级别、人员数量和结构、经费分配、监督和法律责任,以及相应的调整行政机关编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也称中央行政机关,其所辖区域及事务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 9、公务员制度:是指公务员的分类,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以及退休,辞职等具体制度的总称。 10、调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从而产生的行政职务关系。 三、简答题 1、行政法的渊源有哪些? 答:(一)宪法,宪法确认的这些规范通常是原则性的、纲领性的、指导性的,对所有其他的行政法规范具有统率的作用。(二)法律,法律中包含的行政法规范的效力低于宪法所确认的行政法规范,但高于其他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