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 2) 组 内 交 流 : 你 看 到 了 熊 猫 的 哪 一 面 ? 是 从 哪 个 位 置 观 察 的 ? ( 3) 全 班 汇 报 : 指 定 一 组 中 的 四 位 学 生 依 次 说 说 自 己 看 到 的 熊 猫 是 什 么 样的 , 教 师 适 时 点 拨 。 ( 4) 设 疑 探 究 : 你 们 看 的 是 同 一 个 熊 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