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 就 来 解读这篇 赋。 二、解题 1、作者。 杜牧( 803-852) ,字 牧之,唐代京 兆 万 年 ( 陕 西 西 安) 人,著名诗 人、文学家 ,唐宰相 杜佑 之孙 。文宗 太 和二年 ( 828) 进 士 ,授 弘 文馆 校 书 郎 。文人耿 介 ,不屑 逢 迎 。曾为宣州 、扬 州 等府 署 幕 僚 。回 京 后,历 任 监 察 御 史 ,黄 、池 、睦 等州 刺 史 ,官 终 中书 舍 人。杜牧年 少 时即 有经 邦 济 世 的远 大抱 负 ,犹 喜 论政 治 、军 旅 之事,主 张 固 边 、削 藩 ,曾注 曹 操 所 定《孙 子兵 法》十 三 篇 ,人称 其有“王佐 之才 ”。文学上 主 张 “文以意 为主 ,以气 为辅 ,以辞 采章句 为兵 卫 ”,强调 文章形 式 要为内 容 服 务 。文、赋、诗 皆 工 ,诗 与李 商 隐 齐 名,世 称 “小 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 址 在今 陕 西 省 西 安市 西 北 。始 建 于 秦始 皇 三 十 五 年 ( 前 212 年 ) ,役 夫 七 十 余 万 ,工 程浩 大,至秦灭 时仍 未完 工 。因其前 殿 所 在地 为阿房,故 称 “阿房宫”。杜牧此 文写于 唐敬 宗 宝 历 元 年 ( 825) ,自称 有讽 喻 敬 宗 “大起宫室 ,广 声 色 ”之意 。 3、赋。 “赋”是 古 文中介 于 韵 文与散文之间 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