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白话版 (第三十一篇——第五十五篇) 目 录 篇 名 页次 篇 名 页次 热论篇第三十一 8 5 痿论篇第四十四 1 1 6 刺热篇第三十二 8 7 厥论篇第四十五 1 1 8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9 0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1 2 0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9 2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 2 2 疟论篇第三十五 9 4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 2 5 刺疟篇第三十六 9 9 脉解篇第四十九 1 2 7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 0 1 刺要论篇第五十 1 3 0 咳论篇第三十八 1 0 2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 3 1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 0 3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1 3 2 腹中论篇第四十 1 0 6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1 3 3 1 3 4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 0 9 针解篇第五十四 1 3 4 风论篇第四十二 1 1 1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1 3 6 痹论篇第四十三 1 1 4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八十一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8 5 《素问篇 卷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道: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其中有的痊愈,有的死亡,死亡的往往在六七日之间,痊愈的都在十日以上,这是什麽道理呢?我不知如何解释,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督脉、阳维相会,循行于巅背之表,所以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发热虽重,一般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难免于死亡了。 黄帝说:我想知道伤寒的症状。 岐伯说:伤寒病一日,为太阳经感受寒邪,足太阳经脉从头下项,侠脊抵腰中,所以头项痛,腰脊强直不舒。二日阳明经受病,阳明主肌肉,足阳明经脉挟鼻络于目,下行入腹,所以身热目痛而鼻干,不能安卧。三日少阳经受病,少阳主骨,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所以胸肋痛而耳聋。若三阳经络皆受病,尚未入里入阴的,都可以发汗而愈。四日太阴经受病,足太阴经脉散布于胃中,上络于咽,所以腹中胀满而咽干。五日少阴经受病,足少阴经脉贯肾,络肺,上系舌本,所以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经受病,足厥阴经脉环阴器而络于肝,所以烦闷而阴囊收缩。如果三阴三阳经脉和五脏六腑均受病,以致营卫不能运行,五脏之气不通,人就要死亡了。 如果病不是阴阳表里两感于寒邪的,则第七日太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