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一年级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篇1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21 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 体 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 德、职 业 道德、家庭 美德建设,引 导 人们树 立 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共同理 想和正 确 的世界 观 、人生观 、价 值观 。""加强青 少 年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 国家命 运 的大事 。要帮 助 青 少 年树 立 远 大理 想,培 养优 良 品德。""帮 助 他 们认识社会、了解 国情,增 强建设祖 国、振 兴 中华 的责 任感。"这些 指示 指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 容 ,各科教学都 应遵 循 ,语文科当 然也 不例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就 有明确 的要求 。 二 .语文人格教育 2 8 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指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心理面貌,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注意、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倾向和能动性的因素;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