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 1 课。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 2 课、第 3 课一起构成了课程标准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学段目标。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本课的内容设定为“设计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本课通过集体研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计划,初步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实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然后,再分小组研讨“关于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的实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实验计划。【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对于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在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绿豆种子、一次性杯子、土壤、纸巾、水、滴管、透明密封袋、标签、记录表、冰箱、黑色塑料桶、透明塑料桶。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谈话导入1.大家以前种过植物吗?凤仙花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出示凤仙花图片)2.蒲公英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出示蒲公英图片)绿豆的生命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3.这些植物的种子传播到任何地方都能发芽吗?预测:不能,落在南极不能发芽,温度太低了。干燥的沙漠里不能发芽,缺少水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