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工法()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廖文华刘涛. 、八、 - 前言工艺工法概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日本建筑学会的标准是:“结构断面尺寸在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C 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综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根本特征是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水化热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和收缩变形,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度变形引起的开裂。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桥梁基础施工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对于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如何制定合理的裂缝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准确评价并加以合理利用,将关系到整个桥梁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全面深入地开展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全套技术研究可为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安全度、节约工程投资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防止大体积承台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条件、温控措施五大方面提出控制原则和具体技术指标,用于指导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工艺原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是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的优选,在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采取综合温控措施,在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和应力的前提下,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全过程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工艺工法特点采用综合温度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差应力产生的裂缝以及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采用综合温度控制措施,减少了浇筑混凝土的分层次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本施工工艺,减少了施工工序之间的交叉,取消了各种施工缝的处理工作,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桥梁等建筑中的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人防及地下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基础底板,桩基础的承台、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技术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桥涵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铁路桥涵施工规范》()《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方法大体积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