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业机械化概论一、基本概念 1.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和初加工的机械(包括基本建设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收获机械)2.农业机械化:机械代替劳动进行农用生产的过程(运用先进不断改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3. 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作业手段与生物工程,工业等结合的一种技术.4.农业机械化管理:以农业机械化研究对象,在农业生产过程运用管理手段,使农业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1.创建起步(1949-1980):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国营拖拉机站)2.体制转换(1981-1995):由国营集体转为户营 3.市场导向(1996-2003):机械化水平升高,由市场引导,小型拖拉机数量增多 4.依法促进(2004 至今):04 年颁布法律,用购机补贴引得农机的发展三、农业机械化地位与作用初步机械化到基本机械化到全面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1)基本机械化的特点:1.田间作业主要项目达到 80%-90%2.畜力逐渐减少,农业人口逐渐减少,降至 20%-30%.3.基本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2)全面机械化的标志 1.各种机械化处于饱和状态 2.畜牧减少,主要用于食用,饲养机械化 3.机械作业项目增加,并大部分由机械独立完成 4.农机和农业结合紧密,相互适应,相互促进3)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1.农业机械化形成良好结合体 2.各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3.工厂化生产成为现实 4.系统工程在现代生产中广泛应用 5.节能灌溉的广泛应用 6.农业发展成规模化,系列化,商品化4)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3.实现粮食增收,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升高 4.推进生产化经营的模式 5.加快城镇化进程 6..土地生产率的增加5)为何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1.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一致 2.它是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小康的根本需要 3.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保证粮食安全 5.是实现粮食增收的主要手段 6.可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6)影响机械化的因素 1.自然条件(平原与山区,光照,降雨量)2.农业生产自身条件(规模,装备水平,管理水平)3.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投入)4.科学教育水平(高科技人员使高档机械充分发挥)5.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如购机补贴)7)发展问题 1.发展的主体 2.指导思想 3.发展道路 4 农机的组织怎样发展.5.服务管理与体制创新 6.农机与农艺结合与创新8)农业化技术主要内容 1.农机发展战略 2.制定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