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经济圈比较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所谓重心区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就像生命体的“心脏”一样;所谓增长极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作用,可以比作是机械运动中的“发动机”。 在中国,具有“重心区”和“增长极”意义的城市经济圈,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经历了重大的变迁。现在通常认为,有三大城市经济圈,即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及以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城市构成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因此对这三大经济圈的解析,从中发现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一些规律,用以指导我国及我国某些地区的政策制定,及其他经济带的产业规划,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从三大经济圈的发展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来比较三大经济圈。 第一节 三大经济圈发展条件的比较 (一) 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比较 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 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 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见表 1-2) 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 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 15个城市。土地面积 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人口 757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其中科技人员占区域总人口的3.8%。(见表 1-1) 环渤海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 3 个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县级市。土地面积3 .2 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 .3 4 %;人口 2 7 6 2 万,占全国的2 .1 5 %。其中科技人员占本区域人口总数的3 .6 5 %。(见表 1 -3 ) 珠 三 角 面 临 南 中 国 海 , 为 西 江 、 北 江 、 东 江 的 汇 合 处 , 也 即 珠 江 的 出 口 处 , 水 陆 交 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