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上册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第18 页例2、第23 页例1、第76 页例2 等)。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这一册有许多知识点都运用到估算的知识 一、 P2 第一单元 测量 教材的编写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为此教材作了一些安排,如,让学生先估计课本的长、宽和厚以及常用物品的长(宽),再测量验证。再比如,让学生说一说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练习中设计三个不同路程的出游情境,提出“他们该怎样去?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毫米分米的认识 P2 例1 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 (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P5 第3 题,含有两项内容,一项是估计常见物品的长(或宽),另一项是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要让学生对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 2 P6 第5 题,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二是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估测,前两道题答案惟一,分别填“分米”和“米”,后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不同。 二、 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本单元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