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 四圣谛 五蕴 六度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三十七道品 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佛教术语,指戒、定、慧三学。出自《楞严经》卷六:“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教认为,世间的其他宗教与学问,都是有所缺憾,苦乐夹杂的,虽然看似有益处,但是随著因缘变迁,就会转变成烦恼,所以称呼这些学问为“有漏”之学。“无漏”,意指没有缺憾,可以为人们带来益处、止息烦恼。而三无漏学,即是达到解脱烦恼,得到漏尽通的三种修行方式。三无漏学是八正道的总结,其中包括了持戒、禅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分别对治人的贪、瞋、痴三毒,最终可以解脱烦恼、究竟涅槃。三者彼此加强,缺一不可,而且相辅相成。只要精进修行三无漏学,必定可以达到最终的解脱之道。三学是对付三毒之法。防非止恶 即为戒,戒能 伏 贪爱 心; 息虑 静 缘即为定,定能 伏 嗔 恚 心; 破 恶 证 真 叫 做 慧,慧能 伏 邪 痴心。 三法印 目 录 三法印来源 三法印内 容 在 佛教中的地 位 三法印出于 《大 智度论 》: “通达无碍 ”者,得佛法印故 ,通达无碍 ; 如 得王 印,则无所留 难 。问曰 :何 等 是佛法印? 答 曰 :佛法印有三种: 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 二者、一切法无我; 三者、寂灭涅槃。 三法印内容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此语未见于巴利语系经典。可溯源于《杂阿含经》卷十:“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圣谛(Cattāri-ariya-saccā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即: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 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阿罗汉小乘圣人所修学的是四谛法门。四谛是苦集灭道四种,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道理。也是释迦牟尼佛对小乘圣人阿罗汉说的。佛成道以后,经过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