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昆仑 昆仑,古称“昆仑之虚”或“昆仑之丘”,被认为是黄河的源头,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关于它的位置,古今的历史地理学家多有探讨,但大多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虽然汉代以后把西域某几座大山定为昆仑,可那都是根据古书所记附会的,并非是真正的古昆仑,这看看顾颉刚先生的《昆仑和河源的实定》[1]一文就可明白。顾先生在文中对汉代以后的昆仑作了详细的考证,但对古昆仑的讨论仍然未能确定。 实际上,关于昆仑虚最早、最古老的记载是见于《山海经》(确切地说应该是《海经》部分,《山经》部分要晚得多),后来得《禹贡》、《淮南子·地形训》和《水经》等地理学著作中所述的昆仑,都是以《山海经》特别是以《海经》中的昆仑虚为蓝本的,所以要解决古昆仑的问题,就要从《山海经》中的记载入手。 一、误解的澄清及对《山海经》的再认识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解,就是过去都把昆仑当成河源,这就是本自《山海经》所记。其《西次三经》云:“昆仑之丘,……河水出焉”;《海内西经》云:“河水出(昆仑)西(原作东,误。据《尔雅·释水》注和《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改)北隅。”过去都把这个“出”理解为发源,那是错的。“出”固有发源之义,但也有“流经”之义,如《水经注·河水》引《洛书》曰:“河自昆仑,出于重野”,这个“出”便是流经的意思,其他例子尚多,不烦 备 举 。《山海经》中的“出”许 多就是流经而 非 发源,如《海内北经》曰:“阳 汙 之山,河出其中;凌 门 之山,河出其中”,河水不可 能既 发源于昆仑,又 发源于阳 汙 之山,又发源于凌 门 之山,这些 “出”都是流经之义。《山海经》中河出昆仑虚的记载也是说河水是流经昆仑虚而 非 说河水发源于昆仑虚。前 人 就是因 为错误地理解了这个“出”字 ,于是就去找 河源,以为找 到 了河源也就找 到 了昆仑虚,因 而 越 找 越 向 西北,最后到 了远 离 华 夏中土 、荒 无 人 烟 西北塞 外 ,实则 离 真 正 的昆仑虚也愈 来愈 远 。 即 使 这个“出”是发源的意思,也不能确定那里就是河源,因 为古人 所说的“河源”都非 真 正 的河源,确定河源在巴 颜 喀 喇 山脉 各 姿 各 雅山麓 还 是近 代的事 ,古人 的活 动 能力和范 围 有限 ,他们 一般 是把自己 知 道 的河流最远 的流经地当成源头 ,黄 河亦 是如此 。我们 看 看 古书的记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