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矿床学基本概念矿物—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下,通过结晶作用、升华作用、化学(反应)作用等途径形成矿物(mineral)岩石—矿物以集合体形式出现,即构成为岩石,其可以由单一矿物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矿物集合体组成。矿石一如果岩石中含有经济上有价值,技术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即称矿石(ore)矿石(ore)—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构成。矿石矿物—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脉石矿物—矿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脉石(gangue,veinstone)泛指矿体中的无用物质,包括围岩的碎块、夹石和脉石矿物,它们通常在开采和选矿过程中被废弃掉。夹石(horsestone,rockgangue)指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就得从矿体中剔除。共生组分:是指矿石(或矿床)中与主要有用组分在成因上相关,空间上共存,品位上达标可供单独处理的组分。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这些组分的工业意义小于主要有用组分。伴生组分:指矿石(或矿床)中虽与主要有用组分相伴,但不具有独立工业价值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其存在与否和含量的多寡常影响着矿石质量。•矿石结构(oretexture)—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上的相互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矿石结构之等粒结构:颗粒比较匀称、大小比较相等的单矿物和复矿物集合体组成的矿石结构。包括: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矿石结构之不等粒结构:较细的基质里发育着较大的矿物颗粒,或反之包括:斑状结构、嵌晶结构、乳浊结构等矿石结构之片状结构:单矿物或多矿物矿石基质中全部或绝大部分颗粒为片状矿石结构之维状结构: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为纤维状组织矿石结构之环带状结构:矿物析出物由于依次沉淀,或由于较早的矿物被较晚的矿物所交代而形成交替出现的环带矿石结构之交代结构:晚期矿物沿着早期矿物的范围交代发育而成矿石结构之胶状结构:在胶体成矿时析出矿物变化的各个阶段中产生的•矿石构造(orestructure)—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空间上的相互组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矿石构造之块状构造:用矿物集合体在矿石中占大部分,呈无空洞的致密状,矿物排列无方向性者,即为块状构造。其颗粒有粗大、细小、隐晶质的几种。若为隐晶质者称为致密块状。矿石构造之斑点状构造:矿石矿物在非矿石矿物中形成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