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评估有关问题 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左右,国家期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所接收的巨额不良资产处置变现,防止资产流失,实现回收金额最大化的目标;而与其相对应的不良资产的有意受让人则希望尽可能的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这类资产,双方经济利益矛盾的平衡点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被处置不良资产的价值。这一方面给评估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另一方面也对评估工作的效率和公正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一、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在以债权重组、债转股、出售、出租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在不良资产处置评估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评估理论的欠缺制约着不良资产评估实践的发展 我国评估业目前尚无完整的评估理论体系,而现有的评估标准与规范主要都是针对具有正常市场交易、持续经营的、有收益的资产制定的,对于具有非正常交易、非持续经营、和无收益或较少收益的不良资产评估来说,除了尚存在仍有较大争议的清算价值评估理论外,几乎很少涉及。目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进行的对不良资产处置的评估规程和具体办法也不完全统一。尽管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接收的金融不良资产在数量和资产的不良程度在客观上存在差别,但是这些金融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市场的接受程度和其他影响这些不良资产的变现价值有关因素却大同小异。况且,这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是按照国家的要求,依据相同的处理原则对这些资产进行处置。因此,对其价值评估也应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否则,必然导致性质大体相同的不良资产的评估价值发生差异,进而影响这些资产处置的变现价值的差异。很容易使这些金融不良资产在变现过程中被人为的“贱卖”。 2.普遍存在实物不良资产的评估价值与实际处置价值差异较大,使得评估的定价咨询作用被削弱。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抵押实物不良资产时,往往出现实际处置价与评估价相差很大的情况,依据国际评估界对大量评估与实际交易案例的统计分析,评估值的误差范围一般是在 15%左右,而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实际处置价与评估价的差距远远超出这一范围,甚至达数倍之多,而且普遍是出现评估价值高于实际处置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