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与你一起分析海尔转型模式有什么缺陷

与你一起分析海尔转型模式有什么缺陷_第1页
1/21
与你一起分析海尔转型模式有什么缺陷_第2页
2/21
与你一起分析海尔转型模式有什么缺陷_第3页
3/21
1 与你一起分析海尔转型模式有什么缺陷 一、海尔会成为另一个跳舞的大象吗? 互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变迁,让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淡定。诺基亚的衰落让我们醒悟:这个时代,大企业的死亡概率和速度,与小企业几乎没有差别。 张瑞敏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就是告诫企业要“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在更早的20 年前,李健熙以更大的行动力推动三星变革,提出“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 。两者的理念认知是相同的:企业必须不断变革,才能跟随时代的步伐。 从海尔近来的动向看,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传统巨擘在改变。无论成功与失败,这种自我革命的态度都是值得赞扬和学习的。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企业能够如此自我否定,谁又能说海尔不会像当年IBM 转型一样成为另一个跳舞的大象? 但海尔的转型显然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其艰难可以想象。在海尔吹响革命号角的时候,我们不妨讨论一下海尔历史上的成败得失。我无意向海尔开炮,只想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客观地分析一下海尔的管理,希望能对海尔以及更多人有帮助。这是我的人生信念,也是管理智慧的理念,“传播正确的管理思想,帮助有志于长远的企业成长”。 2 二、海尔第一缺失的是战略,还是管理? 我认为海尔在战略上是有失误的。不是一定要以成败论英雄,但业绩的对比更能让我们直面问题:海尔在白电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但即便从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上看,空调让位给格力、冰箱逊于西门子,遑论国外;从净利润和市值上看,海尔A 股 H股两家上市公司合在一起也不如格力。 如果与三星、华为这样的顶级企业对比,海尔在过去8 年(2005-2012)的成长速度更显缓慢。在此前的历史中,海尔先后完成了品牌化(1984-1991)、有限多元化(1991-1998)、国际化(1998-2005), 而在2005 年之后,就有些看不清海尔的前进方向了。 除非勉强把“成为全球白电市场份额第一”作为海尔的战略,但如此说显然是低估了张首席的睿智。 而这8 年又恰恰是海尔管理理念频出的时期: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倒三角组织、节点闭环的网状结构、纵轴生态圈……但是,海尔的战略是什么?海尔在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尽管, 我们现在能深刻地感受到海尔在做变革,要拥抱互联网时代。但海尔确实需要更加重视战略的思考。 战略永远是企业的优先命题,创新、转型、变革、再造等等都是从属命题,是第二位的。企业要不断改变,但必须清晰地指向战略方向。变革不过是顺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与你一起分析海尔转型模式有什么缺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