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黄山的“飞来石”在云海中 ◎概 况 黄山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南部,南北约 40公里、东西宽约 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 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主峰莲花峰,海拔 1864.8米 。山中的温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钓桥六大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黄山原称“黟山”,因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改现名,这一天还被唐玄宗钦定为黄山的生日。黄山以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这里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 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玉屏楼景点的送客松 ◎文化遗产 渊源流长的宗教文化 黄山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唐代道教旧籍中,关于轩辕黄帝和 容成子、浮丘公来山炼丹、得道升天的仙道故事,流传千年,影响深广,至今还留下与上述 神仙故事有关的许多峰名,如轩辕峰、浮丘峰,以及炼丹、仙人、上升、仙都、道人、望仙诸 峰。黄山山名,亦与黄帝炼丹之说有关。道教在黄山建立较早的道观有浮丘观、九龙观等。 宋末道士张尹甫在黄山修炼,创建松谷道场。明末以后,全山范围内,已无道教活动的踪 迹。 据《黄山图经》记载,佛教早在南朝刘宋间就传入黄山,历代先后修建寺底近百座。寺 庙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掷钵禅院,号称黄山“四大丛林”。黄山历代释徒中,能诗 善画者多,著名的有:唐代岛云,明代海能、弘智、音可、元则、王寅,清代大均、大涵、檗庵、 渐江、雪庄等,都有作品传世。 精品荟萃的黄山艺术 黄山伟大的自然美,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