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纲的分类_第1页
1/8
两栖纲的分类_第2页
2/8
两栖纲的分类_第3页
3/8
第四节 两栖纲的分类 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全世界约有2800余种,我国约有200种。分为3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一、无足目(Apoda) 无足目或称裸蛇目(Gymnophiona),为原始的,同时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特化的构造是和它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无四肢及带骨。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富于粘液腺。眼睛退化,隐于皮下,实际上是盲目的,但在眼睛和外鼻孔之间有一能收缩的触角,可以收缩进一特殊的凹陷内,很敏感,有助于钻穴活动。听觉器官中没有鼓膜,听神经退化。嗅觉发达。体内受精,雄性的泄殖腔能向外突出,起着交配器的作用,能将精液输入雌体内。脊椎骨的数目很多,蚓螈多达 250块。 无足类除具有上述的特化性特征外,还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如蚓螈(Caecilia)有退化的骨质鳞陷在真皮之内,外表并不显露,这代表着古代坚头类体表鳞甲的遗迹。现代的有尾类和无尾类体表光滑无鳞,只有无足类尚保存着这种承前的原始性特征。此外,椎骨为双凹型,无胸骨,心房间隔发育不完全,头骨膜原骨非常发达和坚头类有相似之处,这些特征皆反映出其原始性。 本目只有一科,即蚓螈科(Caecilidae),约有150种,分布于南美、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鱼螈(Ichthyophys glutinosus)为本目代表(图 6-38)。体长约40cm,体形似蛇。体色暗褐,两侧各有一条黄色带。泄殖腔孔开于身体末端,这样就无尾部。繁殖期间,雌体在地下洞穴中以其湿润的身体盘绕着卵,以保护卵免于干燥。卵在孵出以前经历一个带有三对长的羽状外鳃阶段,该外鳃并不执行呼吸功能,而是作为吸收营养之用。待卵孵出后,外鳃已消失,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幼体具一对开口的外鳃裂和尾鳍,不时的游泳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近年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捕获到鱼螈,这是我国仅有的一种无足类。 二、有尾目(Urodela or Caudata) 本目多数种类终生栖于水中,也有些种类变态后离水而栖于湿地。体长形,多数具四肢,少数种类仅具前肢。尾很发达,且终生存在。有些种类身体两侧具明显的侧线。皮肤裸露无鳞片,富于皮肤腺。水栖的种类眼睛小,无活动的眼睑。脊椎骨的数目很多,有些种类脊椎骨多达 100块。椎体为双凹型或后凹型,躯椎具不发达的肋骨。有些种类尚没有荐椎的分化。腰带连接脊柱的部位尚不固定,如泥螈(Necturus)的腰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两栖纲的分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