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整体观: 即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体认识。 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趋势及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能够反应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症: 即症状,是疾病过程中的个别表象,是病者所主观感觉到的异常反应、临床表现或某些病态改变。(客观的临床表现是体征) 病: 即疾病,指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导致生活和劳动能力市失常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病理过程。 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明确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用,或其病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性质的证,因而采取相同的方法治疗。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两者互相协调而维持着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客观上都存在相互对立相反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属性是相反的,矛盾的。 阴阳制约: 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存在着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 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即不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 阴阳互藏: 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 阴阳互根互用: 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阴阳转化: 指事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阴阳消长: 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阳胜则阴病:阳指阳邪,阴指阴液。由于阳能制约阴,故在阳胜时必然会消耗和制约机体的阴,使津液减少,而出现滋润不足、干燥的表现。故说“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阴指阴邪,阳指阳气。由于阴能制约阳,故在阴胜时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