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1 疮疡:广义上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 3 痈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分为外痈和内痈,外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 .疽 :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有头疽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无头疽是指多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 5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6 .护场: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 7 .结核:即结聚成核、结如果核之意。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 8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 9 岩 :病变部位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与癌相同. 疖 :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疔 :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流注: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 0 .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疮疡毒邪移深居浅,早日液化成脓,或使病灶趋于局限化,使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有“扶正达邪”之意。 1 1 .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机疾病。 内陷: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致邪毒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一种危急疾病。 1 2 .流痰: 是一种发于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可随痰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组织间隙,壅阻而形成脓肿,破损后脓液稀薄如痰。 13.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多枚,累累如串珠状,故名。 褥疮: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摩擦与重压而引起的皮肤溃烂。 乳痈: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乳癖: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气瘿:是瘿病的一种,因其患部肿胀柔软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