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 1 - I、总论 一、发展史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3.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4.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①列证最详,论治最精;②重视脾胃;③重视外治法和外科手术。 (2)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 ①倡外科阴阳辩证,阴疽用“阳和通腠,温补气血”;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③创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等。 (3)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①三焦辩证运用于外科疮疡:上部因风温风热;中部因气郁火郁;下部因湿火湿热。②外疡实从内出论。③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 二、基本术语 1.疮疡:广义:是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狭义:是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肿疡:指发生于体表未溃破的肿块。 3.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创面。 4.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分外痈、内痈两大类。 5.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生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分有头疽和无头疽。 6.毒: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7.试述“五善七恶”。 (1)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表示预后较好。①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②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③脾善: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④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⑤肾善: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2)七恶:“恶”就是坏的征象,表示预后较差。①心恶: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②肝恶: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③脾恶: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④肺恶:皮肤枯槁,痰多音暗,呼吸喘急,鼻翼煽动。⑤肾恶: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⑥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⑦气血衰竭(阳脱):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8.何谓顺证和逆证,如何辨别疮疡的顺证和逆证? (1)顺证: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逆证: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2)顺证: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逆证:初起疮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