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学 基 础 第 一 章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阴 阳 的 属 性 阳:明亮的、温热的、在上的、活动的、兴奋的、强壮的、外向的、无形的、机能亢进的 阴:晦暗的、寒冷的、在下的、静止的、抑制的、虚弱的、内向的、有形的、机能衰退的 自然界:阳 日天昼火热温夏春干气清…… 阴 月地夜水寒凉冬秋湿味浊…… 人 体:阳 男外表背上气腑实…… 阴 女内里腹下血脏虚…… 阴 阳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相互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对立转化 如:阳盛则热 阴胜盛寒;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填空);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实则泻之 虚者补之;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五 ”,指木、火、土、金、水。 “行 ”,即运动变化。 “五 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 行 学 说 是以五行的特性来推演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的。所以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 五 行 系 列分类表 五 行 相 生 的 次 序 :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 行 相 克 的 次 序 :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第 二 章 脏 象 按 照 脏 腑 的 形 态 和 生 理 功 能 特 点 , 将 脏 腑 分 为 三 类 : 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脏 腑 在 中 医 学 里 不 单 纯 是 一 个 解 剖 学 单 位 , 更 重 要 的 是 一 个 生 理或 病 理 学 方 面 的 概 念 。 一 个 中 医 脏 腑 的 功 能 , 可 能 包 括 西 医 几 个 脏器 的 部 分 功 能 ; 西 医 一 个 脏 器 的 功 能 , 可 能 分 散 在 中 医 几 个 脏 腑 的功 能 之 中 。 脏 腑 学 说 , 是 通 过 对 人 体 外 在 的 现 象 观 察 , 研 究 人 体 各个 脏 腑 的 生 理 功 能 、病 理 变化及其相 互关系的 学 说 。 此表要 背: 五 脏 : 主要生理功能 联系 心 主血脉,主神智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舌为心之苗” 肺 主气、司呼吸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五行 季节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