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预习思考题】 1. 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什么方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答:迈克尔孙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两束相干光的。 2.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等倾和等厚干涉分别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条纹形状如何?随M1、M2’的间距 d如何变化? 答:(1)等倾干涉条纹的产生通常需要面光源,且 M1、M2’应严格平行;等厚干涉条纹的形成则需要 M1、M2’不再平行,而是有微小夹角,且二者之间所加的空气膜较薄。 (2)等倾干涉为圆条纹,等厚干涉为直条纹。 (3)d越大,条纹越细越密;d 越小,条纹就越粗越疏。 3. 什么样条件下,白光也会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M1、M2’两镜子的位置成什么关系? 答:白光由于是复色光,相干长度较小,所以只有 M1、M2’距离非常接近时,才会有彩色的干涉条纹,且出现在两镜交线附近。 当白光等厚干涉条纹的中心被调到视场中央时,说明M1、M2’已相交。 【分析讨论题】 1. 用迈克尔孙干涉仪观察到的等倾干涉条纹与牛顿环的干涉条纹有何不同? 答:二者虽然都是圆条纹,但牛顿环属于等厚干涉的结果,并且等倾干涉条纹中心级次高,而牛顿环则是边缘的干涉级次高,所以当增大(或减小)空气层厚度时,等倾干涉条纹会向外涌出(或向中心缩进),而牛顿环则会向中心缩进(或向外涌出)。 2. 想想如何在迈克尔孙干涉仪上利用白光的等厚干涉条纹测定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答:首先将仪器调整到M1、M2’相交,即视场中央能看到白光的零级干涉条纹,然后根据刚才镜子的移动方向选择将透明物体放在哪条光路中(主要是为了避免空程差),继续向原方向移动 M1 镜,直到再次看到白光的零级条纹出现在刚才所在的位置时,记下M1 移动的距离所对应的圆环变化数N,根据 ,即可求出 n。 实 验 二 用动态 法 测定金 属棒 的杨 氏 模 量 【预习思考题】 1.试样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何不同,有何关系? 固有频率只由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和共振频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Q 为试样的机械品质因数。一般悬挂法测杨氏模量时,Q 值的最小值约为50,所以共振频率和固有频率相比只偏低0.005%,故实验中都是用f共代替f固, 2.如何尽快找到试样基频共振频率? 测试前根据试样的材质、尺寸、质量,通过(5.7-3)式估算出共振频率的数值,在上述频率附近寻找。 【分析讨论题】 1.测量时为何要将悬线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