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探讨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是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为群众要办的实事之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全面完成工程施工是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加强工程建后管理是保证工程长期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新形势面前,探讨如何加强工程管理,建立健全适宜的工程管理制度显得特别重要。关键词:工程;管理;模式;探讨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XX年以来,中央及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投入,在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截止目前,XX县区实施了国家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186个村2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XX县区实施了“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191个村21.6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工程的实施解决了15万人常年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对于如何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探索,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的模式1.1村委会委派管理制这是目前普遍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即项目建成后,由项目所在的村委会指定管理人员,并按月支付其一定的工作报酬。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需求按规定的时间放水。通常情况下,工程运行中所发生的问题,管理人员概不负责,将问题上报给村委会,经村委会研究后,管理人员进行组织抢修,所产生的维修费用由村委会承担。这种管理模式中不安装计量水表,不收取水费,少数村即使收取水费通常也是按照人口进行分摊。人口稀少、分散居住的岸上、西村等山区乡多采取委派管理制。1.2村委会代管制第1页共4页这种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开始出现的。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农业税的取消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变化,相比以往,村委会的日常工作正逐步变得宽松。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代管制便应运而生,一些村的村委会为了节约开支,就将村委会成员按2~3人一组分为若干组,按月或按季轮流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XX县区大封镇王落村等村采取的就是这种管理办法。1.3工程管理承包制这种管理模式是随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的实施而出现的新型工程管理的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承包者产生的程序是:涉及工程项目的村委会公布工程管理承包者应具备的条件→有意向的潜在承包者进行报名→村委会对报名者进行公示→村委会组织群众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确认承包者。工程管理承包者的责任是负责维修看护饮水安全工程设施,并按照村委会既定的水费标准收取水费,相关的财务管理建在村委会,由村委会进行专账管理。1.4村民理事会管理制这种工程管理模式也是近年出现的新的工程管理模式,XX县区谢旗营镇扈庄、XX县区周庄乡李村等村采取的就是这种管理模式。理事会管理制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出来数位责任心强的村民组成理事会,专门负责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日常运行管理。这种模式下,村里的饮水安全工程从前期的规划建设到建后的运行管理均由理事会来组织实施,村委会在其中仅做一些必要的协调工作,基本退出了工程管理主体。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认识不足在村委会组织中,普遍认为饮水安全工程没有什么管理不管理,不注重改进管理模式,不注重加强工程的日常维修保养,导致许多工程设施提前停用甚至报废。有些原来修建很好的自来水工程,由于不注重改变运行管理模式,发生过因群众交费不积极,村委会补贴不起而导致停用的事情。2.2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定期养护不到位的问题,许第2页共4页多等到工程设施毁坏停水时才去维修保养。有个村的压力罐用了近6年,马上就要锈透漏水了,竟然还没有进行过除锈保养;有的村的潜水泵下到井里,一直等到什么时候不工作了,才想到维修,而没有按照要求定期保养。2.3特权思想影响了工程管理某些村尽管实行收费管理制度,但由于出现了村干部均不交水费的现象,在村民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群众效仿不缴费,造成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以至于出现村民打自备井现象。2.4管理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