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与以色列,走向何方? 【写在前面】以色列国,成立于 1948年 5月 14日,是当今中东政治格局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它的国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根据 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 1.52万平方公里,但目前其实际控制面积约为 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 750万(2009年 9月为 747万),却足以对抗面积大过自己二百多倍、人口超过自己二十多倍的阿拉伯国家,历经五次中东战争,昂首屹立于地中海的东岸。犹太民族,一个属于古老国度的民族,一个创造灿烂文明的民族,一个背负沉重历史的民族,一个足以震撼世界的民族。中国与以色列,有着太多的不同;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又有着太多的相同。就是在同与不同之间,这样两个国家又会演绎出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十八年零四个多月之前(这里指 1 9 9 2 年 1 月 2 4 日),亚欧大陆东西两侧的两个国家建交了——中国与以色列。这可以算作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后一段建交旅程。然而这段旅程却走得漫长而艰辛,此时距离以色列国建立有将近四十四个年头,距离新中国成立也已经有四十二年零三个多月,而距离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有整整四十二年了。中国与以色列的建交,经历了不平凡的过程,有人称其为“中国外交在中东地区取得的重大胜利(陈建民:《当代中东》)”。然而,无论如何去评价它,我们一窥历史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未来呢? 历史上的中国与以色列关系 1.以色列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1 9 5 0 年 1 月 9 日,以色列宣布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 7 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也是整个中东地区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此后的第9 天,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交,由此可见,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源远流长。后来,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本·古里安在谈及为什么以色列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说:“原因很简单嘛,干吗不承认。此外,你也不能把台 2 湾当作中国„„承认台湾简直是在开玩笑!” 2.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半期的建交努力 以色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中国并没有同样承认以色列国,这主要还是基于当时的外交原则: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而对其他国家采取谨慎和耐心的态度。但事实上,中国对以色列并没有恶意,在上世纪5 0 年代上半期曾希望两国建交。周恩来总理在1 9 5 4 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曾指出:“我国同阿富汗和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