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一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百 家 争 鸣 -------------儒 学 产 生 1. 百 家 争 鸣 : 背 景 : ① 经 济 : 井 田 制 崩 溃 , 封 建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 ② 政 治 : 周 王 室 衰 微 ,士 大 夫 崛 起 , 阶 级 关 系 出 现 新 的 变 化 。 ( 在 混 战 的 局 面 下 要 求 政 治 改 革 , 以 便 在相 互 竞 争 中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需 要 各 种 理 论 的 指 导 。 “ 士 ” 因 各 诸 侯 国 都 想 富 国强 兵 、 礼 贤 下 士 而 思 想 活 跃 和 受 重 用 。 ) ③ 思 想 文 化 : 从 “ 学 在 官 府 ” 到 “ 学在 民 间 ” , 相 对 自 由 的 学 术 风 气 使各 个学 派得以 发 表自 己的 政 见和 主 张, 造就了一 大 批知识渊博和 阅历丰富 的 文 士 , 同时 也为学 术 繁荣提供了舆论 阵地 。 主 要 流 派: 儒 家 :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 老子、 庄子。 法家 : 韩非子。 墨家 : 墨子。 意义: ① “ 百 家 争 鸣 ” , 是中 国 学 术 文 化 、 思 想 道德发 展 的 重 要 阶 段, 奠定了传统 文 化 体系 的 基础。 ② 在 “ 百 家 争 鸣 ” 的 过程中 , 也形成了中 国 思 想 文 化 兼容并包和 宽容开放的 特点。 ③ “ 百 家 争 鸣 ” 是中 国 历史上第一 次思 想 解放运动, 对 社会历史的 发 展 , 起 了巨大 的 推动作用 。 2. 孔子的 主 要 思 想 主 张:( 春 秋 时 期 儒 家 学 派的 创始人) ⑴思 想 体系 的 核心——“ 仁” 和 “ 礼 ” , 中 庸( 仁爱过度则无礼 , 礼 过多则无仁爱, 故取其中 ) ① “ 仁” 即“ 仁者爱人” , “ 礼 ” 就是要 “ 克己复礼 ” , 反对 统 治 者实行苛政 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 解和 体贴他人, 调整好人际关 系 , 维护社会稳定. ⑵政 治 主 张: “ 为政 以 德” , “ 节用 而 爱人” , 这种 思 想 包括了对 百 姓的 关 心和爱护,包含了民 本思 想 , 也是他提倡的 道德观和 伦理 观。 . (3)教育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