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 他不能 调 嘴 学 舌 ,对 玉 帝 说坏 话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 又粘牙的麦 芽 糖,把它 抽 为长条 型 的糖棍 称为"关 东糖",拉 制 成扁圆 型 就叫 做 "糖瓜 "。冬 天把它 放 在屋 外 ,因 为天气 严 寒 ,糖瓜 凝 固 得坚 实 而里边 又有些 微 小的气 泡 ,吃起 来 脆 甜 香 酥 ,别 有风味 。真 关 东糖坚 硬 无 比 ,摔 不碎 ,吃时必 须 用 菜 刀 劈 开 ,质 料 很 重很 细 。口 味 微酸 ,中间绝 没 有蜂 窝 ,每 块 重一两 、二两 、四 两 ,价 格 也较 贵 一些 。糖瓜 分有芝 麻 的和没 芝 麻 的两 种,用 糖做 成甜 瓜 形 或 北 瓜 形 ,中心 是空 的,皮 厚不及 五 分,虽 大小不同,但 成交 仍 以 分量 计 算 ,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 的,不过用 作 幌 子,买 的人很 少 。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 元宝 ,一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