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 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等关于区域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两会”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趁机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全国政协委员刘慕仁称,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离不开产业建设,只有全力打造一批促进产业链快速形成的项目,才能形成产业集聚。 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有三次提到„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较为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说明中央非常重视两岸经贸的合作,也非常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现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已经拉开了帷幕。”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点”向“面”的发展和提升,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东、中、西、东北等各个经济区域的发展呈现全面隆起之势。 中央的意图是明显的,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信息,引起了众多业内专家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既是保增长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在讲发展,但在资源、环境等硬约束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各个经济区域之间能否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准自己的优势和产业分工,做到发展得“又好又快”呢?怎样把各自的发展潜力发挥到最大呢? 毫无疑问,谁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谁就找到了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海西经济区:四省 20 市发展新布局凸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娟娟 张伟(张伟博客,张伟新闻,张伟说吧)(张伟博客,张伟新闻,张伟说吧)/北京、福建报道 “海西建设的前 5 年处于呼吁、准备阶段,下一个 5 年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从 2 0 0 4 年“海峡西岸经济区”(下称“海西”)概念的第一次提出至今,海西建设已整整 5 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闽台区域合作正向纵深发展。 2 0 0 9 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海西发展活力和先行优势日益显现”。这样的表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