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概述: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具是指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 《管子·禁藏》记载到:“缮农具,当器械。” 宋 敖陶孙 《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诗:“何如 吴淞江 上住,门横钓车屋农具。”《明史·太祖纪三》:“八月癸丑,徙 泽 潞 民无业者垦 河 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古代 传说 最 先 出 现 的农具是耒 耜 。有明确 文献 记载的播 种 用农具是西 汉 的耧 犁 ,耧 犁 由 牲 畜 牵 引 ,后 面 有人扶 着 ,可 以 同 时 完 成 开 沟 和下 种 两 项 工作 中国农业历史悠 久 ,地域 广阔 ,民族 众 多,农具丰 富 多彩 。就各 个 地域 而 言 、不 同 的环 境 而 言 、相应 不 同 的农业生产而 言 ,使用的农具又 有各 自的适用范 围 与局 限 性。历朝 历代 农具都 不 断 得 到创新 、改造 ,为人类文明进 步 作 出 了 贡 献 。 图 一:纺 纱 机 图 二 :铁 锹 一.农具文化遗产保护及 利用的理 论 研 究 :从2005年浙 江青 田的稻 鱼 共 生系统被 列 为全 球 重 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 点开 始 ,国内 外 学 者对于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数量逐年递增,经过近些年国内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无论实际保护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趋势。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学科建设、研究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基因传承、保护和开发方法等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一).学术界就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开展了各种会议: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 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对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次会议专家学者的发言对农具类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强调农具是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修建的古代农用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设施和能源,以求创造最适于农业生产的环境,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