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梨状隐窝 在喉咽,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的隐窝 十二指肠悬肌 为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至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半月形皱襞 齿状线 部位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 肝胰壶腹(Vater 壶腹) 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肾段 每一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 精索 是位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腹环之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被膜包裹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所构成。 后尿道 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 乳房悬韧带 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 会阴深隙: 为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四边均封闭的间隙。 隔缘肉柱 在右心室流入道(固有心腔)的心壁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肌性隆起,称肉柱,其基部附着于室壁,尖端突入心室腔的锥体形肌隆起,称乳头肌,分为前,后,隔侧三群,其中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隔缘肉柱 颈动脉窦 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右淋巴导管 为一短干,长约 l~1.5cm,管径约 2mm,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于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 菱形窝 为第四脑室底,呈菱形凹陷。它由延髓上部背面和脑桥背面共同构成 面神经丘 在正中沟和界沟之间的部分轻微隆起称内侧隆起,其紧靠髓纹上方的部位,有一较明显的圆形隆凸为面神经丘,内侧隐藏展神经核及面神经膝 内侧丘系 位于延髓椎体束背面、中线两旁上行,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 三叉丘系 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组成·在脑干内紧贴于内侧丘系背外侧上行,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主要传导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的部分神经元发出传导牙和口腔黏膜的触压觉纤维直接进入同侧三叉丘系,止于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红核 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中央部,黑质的背内侧,上端延伸至间脑尾部 脑干基底部 脑皮质 白交通支 由脊髓侧角中间外侧核细胞发出的交感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