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专题四: 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 1 专题四: 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万海泉 专题目标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只是到了明清我国统治阶级才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选择同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当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际环境良好时,往往会采取积极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如历史上的唐王朝;反之,往往会采取消极的、保守的对外政策,如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并开始遭受到外来侵略,就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历史经验证明,开放对社会发展有利;闭关不利于社会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代与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情况,总结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从对外交往的影响中,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开放意识。 知识梳理 一、与朝鲜关系 秦汉:燕、齐、赵人迁居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其中辰韩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被称为“秦韩”.朝鲜的弓、马输入,中国工艺品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 隋唐:唐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长安和沿海设“新罗坊”、“新罗馆”接待商旅。新罗立国,仿唐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引进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欢唐诗;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唐文化色彩。 二、与印度关系 两汉:沿丝绸之路南线可到身毒,佛教传入中国。沿海上丝绸之路可达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隋唐:以佛教为纽带,交往加强。贞观时通使。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高僧玄奘和义净分别从陆路和海路到天竺,《道德经》被翻译介绍到天竺。 备注: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在中印 2000多年的交往中,99.9%是友好合作的历史。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印关系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双边关系发展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古代,即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大规模的历史性交流(唐宋时期以佛教为主要载体)。史实: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末年印度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唐朝玄奘西游,学习天竺的熬糖法。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近代,即两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史实:亚洲革命风暴中,两国人民互相配合,如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专题四: 中国历代对外关系史 2 第三次高潮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