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楼简介 滕王阁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另一说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 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 30 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 黄鹤楼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 1981 年 7 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 工,1984 年底 建成 ,离 最后一座 黄鹤楼被毁的时间 恰 好 是整 整100 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 层,高51.4 米,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1957 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 丈 2 尺,加铜顶 7 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 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1.4 米,比古楼高出将近 20 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楼底层“各宽15 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 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 复 ,而是重建。它 保 留 了古楼的某 些特色 ,但更 多的是根 据 现在的需 要和人 们 对审 美 观点 的变 化 来 设 计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 壮 观。这 是因为 飞架 大江的长江大桥就 横 在它 的面 前,而隔 江相 望的则是这24 层的晴川 饭 店 。这 一组 建筑,交 相 辉 映 ,使 江城武汉 大为 增 色 。 黄鹤楼内部 ,层层风格不相 同 。底层为 一高大宽敞 的大厅 ,其 正中 藻 井高达10 多米,正面 壁 上为 一幅 巨 大的“白 云 黄鹤”陶 瓷 壁 画 ,两 旁 立 柱 上悬 挂 着 长达 7 米的楹 联 : 爽 气西来 ,云 雾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