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教育史(一) 一、中国古代教育 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 1、教育起源和学校萌芽的传说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原始的教育活动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的知识、经验和规范,使他们成长为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社会成员。(有关教育起源的理论,如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请参考教育学原理)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其三,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其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学校萌芽的传说: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为“成均”,最早见于《国礼》、《礼记》。董仲舒第一个指出其为五帝之大学。“成均”是当时举行宗教仪式或进行公众集会时的演奏歌唱之地,亦是实施乐教的场所。在“成均”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不以生产劳动为教育内容,而是独立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具备条件可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此外,古史还有虞氏之学为“庠”的传说。“庠”是由氏族中的老者看管的,储存氏族公共粮食的地方,亦是氏族敬老养老行礼之地。在氏族公社中,教育青年一代的任务,通常由具有丰富生活、生产经验的老人承担,所以痒也兼为教育的场所,具有养老和教育的双重性质。“成均”和“庠”虽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已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西周的教育制度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在经济上,实行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在政治上,采用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在思想意识上,强调遵守礼制。 ① 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也称“学术官守”,是西周时期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意思是说教育机构设在官府之中,学术和教育由官府把持。这一现象的主要特征是:一、礼不下庶人,朝廷将各种有文字记录的典籍文献、礼法规章,以及实施礼、乐、舞、射教育所需的器物设备,全部秘藏于官府,由官司主管,百姓根本无缘接触,民间没有条件进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二、官师合一,学校设在官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