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 一、诗歌 无 家 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中唐:唐诗的二次繁荣。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两大诗派: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 著名诗人:白居易 (一)中国古代散文史迹回眸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中国最早的历史散文文集是《尚书》。春秋战国时期,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的历史叙事散文通过解说历史来阐明观点和主张,而以《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散文,以阐发道理为主,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汉代散文继承了先秦散文的优良传统,继续发展,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汉代散文种类繁多、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审美价值高。主要作品有,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散文,司马迁、班固的史传散文。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其内容是历史,其表述形式是散文。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两汉后,散文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章正体,散文受到压抑。骈体文追求形式,文风轻浮奢华,出现种种弊端。 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而发起的。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一场由骈体向散体的文体、文风的革新,主要的理论主张是“文道合一” 。 古文运动树立了古文在文坛的权威,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北宋前期,欧阳修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复古革新精神,掀起北宋的“古文运动”,其主要主张是重道以充文,将思想道德的追求直接转化的文体形式,注重文的价值。从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新时代。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主要作家与主要作品 韩愈:《送孟东野序》、《师说》 柳宗元:《封建论》、《捕蛇者说》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