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头饰:金玉与黑发相辉映 在中国,很多古代诗歌都赞颂了女子美丽的头发。 因为深黑的发色更能衬托出金银发饰的闪耀光彩,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发饰以金银材质居多。 从汉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年)晚期到东晋(公元 317—420 年)时期,黄金是制造饰品最常用的材料。虽说在此之前黄金也偶尔被用于点缀首饰,但直到汉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黄金来制造饰品。早期的发钗通常都是双股,制成平整的 U 形,具有厚重感; 到了唐朝(公元 618—907 年),发钗开始变得轻巧起来。唐朝人所崇尚的高贵发型在当时的绘画中都有所记录。在 10 世纪的一幅佛教画中,女信徒佩戴着精美的发钗和篦子。 唐朝发饰的装饰风格十分华丽,和当时中亚甚至伊朗的部分风格类似。 从南北朝(公元 420-589 年)时期开始,精致的发饰开始采用金丝、宝石、珍珠装饰。从隋朝(公元 581-618 年)的李静训公主的墓中发现的一条项链,刚好体现了这些技术。这条项链的样式可能是从西方传来的,细节部分是中亚风格。也带有一点西方的古典特征。 中国古代饰品种类繁多。但是,在中世纪的西欧珠宝首饰中十分常见的胸针,在中国却很少见。 中国饰品的设计与工艺研究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成熟,宋代(公元 960-1279 年)起并传播至了中亚、西亚以及韩国等地。 中国明代地方诸侯朱祐槟墓中出土黄金发簪,经考证制作年份约为公元 1500 年前后 唐代银鎏金发饰,制作年份约公元7 5 0 年前后 中国古代玉饰:石头与道德之美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 0 0 0 年)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制造珠宝首饰了。在不少遗址中都发现了小的骨质垂饰,中间穿孔,可以穿在绳上。 大约在公元前3 0 0 0 年,中国东南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中国人便开始将精细抛光的玉质垂饰和珠串作为首饰。从那时起,他们对珍贵的抛光玉石的专注使用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 玉是对软玉和硬玉这两种矿物的统称。软玉的资源从贝加尔湖到蒙古北部,从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到西藏北部都有所发现。但是,新石器时代或更早时期的中国人是不是从这些遥远的地区获取玉料,尚不可知。 不管来源如何,玉在商周(公元前1 7 世纪前后)时期已被大量用作装饰物。除了简单的装饰作用之外,中国人还赋予了玉更多的人文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玉代表正直和纯洁,历代中国人都希望获得玉一样的品格。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3 0 0 0 多年前的中国玉质手工艺品 1 7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