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陶瓷

中国古代陶瓷_第1页
1/19
中国古代陶瓷_第2页
2/19
中国古代陶瓷_第3页
3/19
1 中国古代陶瓷 第一节 陶瓷工艺' K: d9 `$ ?* z; c5 } L 一、陶瓷的概念4 a' {0 { j" i$ o* v/ l3 ]% q" ]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事实上,陶器与瓷器有很多不同之处,他们的区别主要有如下三点: (1)烧制原料不同:陶器通常采用的是含铁量高于3%的粘土;而瓷器则采用含铁量低于3%的瓷土。% X3 i. k: l5 e5 {" G, O5 E (2)烧成温度不同:由于原料的差别,陶器一般在1100℃以下即可烧结成器,而瓷器的烧成温度要1200℃以上。! a0 G$ ^ ^3 s6 U, J (3)器表施釉不同:陶器的器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温釉,此种釉比较容易剥落。瓷器表面则施高温釉,胎釉结合紧密,不易剥落。 二、什么是釉?( N, ~ / r, n, F0 i! X" u' ] 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及氧化钙(CaO),与玻璃的成分相似。釉透明有光泽,施于器物表面不仅可以使其光滑易清洁,而且能为器物增添光彩。釉由于内含的金属成分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T 三、还原气氛与氧化气氛- G1 f- Z/ x3 L d 在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一般是稳定的,但在窑内点火燃烧后,窑炉内部就会形成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环境,一般将这种空气环境称为“烧成气氛”。 窑炉内部的燃烧实际上是一个强氧化过程。若通风不畅,供氧不足,窑炉中就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CO)产生;若供氧充足,就会有剩余的游离氧存在。/ d) d* @) T6 k) L# h) U3 i 现代陶瓷工艺学通常把游离氧小于1%、一氧化碳含量在2~4%的窑炉气氛称为“还原气氛”,游离氧含量为 1~1.5%时称“中性气氛”,游离氧含量4%以上称“氧化气氛”,若达到 8~10%时则称之为“强氧化气氛”。在不同的气氛中,陶坯中所含的铁呈现的颜色不同,氧化气氛中铁呈锈红色,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灰黑色。/ V7 X- ]( z5 L * 四、陶瓷的制作方法 陶器的制作可概括为:选用可塑性较好的粘土,经水湿润后,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烧结成器。8 R, H4 e, R o: C1 \ 陶器的成形方法经过了一个从原始走向成熟的过程。先民们最早采用的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与贴敷法两种,均是手制成形,处于最原始的阶段。8 U( s3 n2 `8 P8 F4 E( C 此后出现了泥条盘筑法,所谓泥条盘筑法,就是将拌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沟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陶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