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_第1页
1/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_第2页
2/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_第3页
3/9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一 夸张是诗歌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程度,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 夸张这种手法产生很早,几乎是同我国古典诗歌同时产生的。早在我国第一部民歌集《诗经》中就出现夸张,如《河广》篇:“谁谓河广?曾不容舠。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河狭窄的容不下一条小船,路途近的一个早晨就到,这皆属于缩小夸张。《诗经·云汉》篇:“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说周朝的百姓一个也没有剩下,这属于夸大夸张。 最早从理论上以专文来探讨夸张手法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写了《艺增》、《儒增》、《语增》三篇评述夸张的文章,对经书圣典中的夸张,有时辩护,有时批评;对文艺作品 中的夸张,常常不赞 成 ;对世 俗 传 言 中的夸张,更 多 的是否 定 。他在解 释 “鹤 鸣 九 皋 ,声 闻 于天 ”这句 话 时,说:“人 无 在天 上者,何 以知 其 闻 于天 上也?无 以知 ,意 从准 况 也。使 人 或时不知 ,至 诚 以为 然 ;或时知 而 欲 以喻 事,故 增而 甚 之 。”指 出夸张与 诗人 的想象有关 ,与 诗人 的强烈感情有关 ,与 比 喻 也有密 切 的关 系 。 对夸张进 行 全 面 系 统 论述的是刘 勰 。他在《文心 雕 龙 ·夸饰 》中说:“言 峻 则 嵩 高 极 天 ,论狭则 河不容舠,说多 则 子 孙 千 亿 ,称 少 则 民靡孑遗”。同王充相 反 ,他对文艺作品 中的夸张持 肯 定 态 度,认 为 不仅 无 害 ,而 且 能 增强作品 的感染 力 :“辞虽 已 甚 ,其 义 无 害 也”,而 且 具 有“谈 欢 则 字 与 笑 并 ,论戚 则 声 共 泣 偕 ”的艺术 魅 力 ,“神 道 难 摩 ,精 言 不能 其 极 ;形器 易 写,壮 辞可 得喻 其 真 ”,运用得 好 甚 至 能 “披 瞽 而 骇 聋 ”。如何 运用夸张,刘 勰 提 出“夸而 有节 ,饰 而 不诬 ”的原 则 。这些 论述不仅 道 出了夸张的本 质特征,也划 分 了夸张与 夸大失 实的界 线 。刘 勰 在《变 通 》中还 直 接 运用了“夸张”这一修辞术 语。 一、夸张的审 美 价 值 夸张有如放 大镜 ,使 人 们 能 够 更 直 接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夸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