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报告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数据显示:近 10 年来,我国建筑业市场一直保持着年均 22%的高速增长,2009 年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达到 7.58 万亿,其增加值占当年 GDP总值的 6.66%。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欧美国家的 4%,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 1%~2%。导致目前现状是多钟原因的结果,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也是制约建筑业有好有快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007 年,我国已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建筑业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平均只占企业产值的 0.027%,而发达国家建筑业企业这一数字在 0.3%以上,相差了 11 倍之多。值得庆幸的是,在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整体战略下, 2003 年原建设部出台《2003-2008 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 年原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 号)第三大条第五项中规定只有符合“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才具备申报特级资质企业的资格。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和企业自身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企业开始了全面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作为巨大生产力,对企业提高效率、提升管理以及降低成本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和展望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与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信息化涉及企业运营管理范围,从 20 世纪 80 年代建筑业信息化建设起步,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可以归纳划分为个人级、部门(项目)级、企业级以及联盟体级四个阶段(见图 1),大部分企业已经历了第一、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大都企业正在进行的阶段,第四阶段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图 1:建筑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划分 一、 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1. 个人级信息化应用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计算机硬件网络等基础条件非常薄弱,当时计算机是珍贵稀有的设备,大型机价格贵、数量少、速度慢,而 PC 机尚未普及,局域网条件也不具备。同时,各类专业应用软件、信息系统数量匮乏,国内自主产权的软件数量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