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文学部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 1 .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以《 》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2 .第二次文代会把( )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3 .1 9 5 1 年开展的对电影《 》的讨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4 .对《 》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5 .胡风文艺思想的主体是强调作家的“( )”和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为“( )”方针。 7 .1 9 5 7 年下半年,文艺界以批判丁玲、陈企霞等,揭开了文艺界( )的序幕。 8 .1 9 6 2 年5 月,《人民日报》发表《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社论,指出文艺的服务对象,应由为工农兵服务,扩展到“( )”。 9 .1 9 6 5 年11 月 10 日,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 》,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 0 .林彪委托江青于 1 9 6 6 年2 月 2 日至 2 0 日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 》。 11 .《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通常被简称为“ ( )”。 12 .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被称做蛤蟆滩的“ ( )”。 13 .“为朋友两肋插刀”和“出水才看两腿泥”是( )的口头禅。 1 4 .《青春之歌》是一部( )小说。 1 5 .1 9 5 8 年3 月 2 2 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指出要注意搜集民歌,并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 1 6 .五、六十年代,诗歌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流派,一种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进步的诗风,是主流;一种是属于( )的反动的诗风,是逆流。 1 7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你是否还记得六十年代一首著名的诗歌《雷锋之歌》,它的作者是( )。 18 .第一次戏曲变革发生在 1949 年至( )年间。 19 .被称为“远东戏剧的奇迹”的剧本是《 》。 20 .1959 年,杨朔明确地提出了 ( )的艺术主张。 2 1 .“文革”期间,江青等把《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8 个剧目,封为革命“( )”。 2 2 2 .《第二次握手》属于“文革”期间的( )。 2 3 .《山乡巨变》的作者是( )。 2 4 .《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是(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