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简史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是与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 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全面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与国民居住问题紧密相关, 但其市场化又是相对滞后的一个领域。在计划经济色彩仍旧浓厚的年代,中国房地产同许多 新鲜事物一样萌芽在珠三角那片土地上。八十年代中期的广州、深圳等最早一批接受改革开 放洗礼的城市,成为了日后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的奠基石。但那时的房地产市场还只是星星 之火,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全国范围意义的房地产市场还远没有形成。福利分房的背景下, 房地产产品的投资市场还显得相当狭小。而在产业发展初期,因供求关系极度不合理形成的 虚假繁荣,终于酿成了 1989 年的“海南房地产泡沫”。可以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 中国的房地产才在阵痛中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发展之路。房地产真正市场化的历史应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算起,而全国范围的市场化进程可以说从 1992 年开始。1992 年春夏之后, 在全国从南方到北方的、从东部到西部的大中城市里,“商住楼”、“开发区”、“花园社 区”等各类房地产项目的工地纷纷开工,连沿海地区一些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实力也不显山 露水、甚至在地图上连名字都很难找到的小城市也不例外。 整个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起起伏伏,走过了 26 年的历程。在这 26 年里,中国地产行业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发生了哪些足以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的事件?不妨把从上世纪80年代房地产萌 芽到 2006 年房地产走向成熟这一历史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进行简要的梳理: 第一阶段:房地产萌芽期(1991 年之前) 早在 1978 年,中国房地产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启动了房地产开发的准备工作。 在 1987 年,深圳率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政策——房地产使用权可以交易。这个政策突破了当 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房子只能由政府分配的局面,带有实验性质。随后,在广州也出现了类似 的情况。中国房地产萌芽于南国热土,并开始向全国逐步渗透。其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 下: 1978 年,理论研究界开始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为中国房地产发展打下理论 基础。 1980 年9 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 综合开发的序幕。同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中房集团)成立。 1982 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3 年天鸿集团前身,北京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