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考试重点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考试重点_第1页
1/16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考试重点_第2页
2/16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考试重点_第3页
3/16
2016 年长江大学中国教育史重点 1.学校萌芽的传说(“成均”“庠”的功能)P9 关于学校的传说,首先,氏族部落联盟时,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贵者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掌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之为成均,成均并非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不以生产劳动为内容,教育和学者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学习的人。其次,古史中还有虞氏之学为“痒”的传说。孟轲说:“痒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任务,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就要老人方便,一般在养老地方进行,所以痒也为教育场所。由此可见,成均或痒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的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虽然不是正是学校,但它 开始进行有目 的、 有组 织 活动,为以后 专门教育机构产生奠 定基 础 。 2.夏 、 商 、 西 周 官 学的基 本 特 点。P11-P22 夏 代是奴 隶 社会教育形 成时期,商 代时得 到 进一步 发 展,至 西 周 则 达 到 鼎 盛 阶 段 。只 有官 学而 没 有私 学,官 学机构与 政 治 机构联系 在一起 ,没 有分 离独 立 ,历 史上 称为“学在官 府 ”。教师由官 吏 兼 任,即 “官 师合 一”。西 周 建 立 两 大系 统 的学校,即 国学和乡 学,国学分 为小学和大学两 级 。西 周 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 、 行、 艺 、 仪四 个方面,而 以礼 、 乐、 射 、 御 、书 、 数 等 六 艺 为基 本 内容。 3.六 艺 教育P22 六 艺 教育起 源 于夏 代,商 代有所发 展,西 周 在继 承商 代六 艺 教育的基 础 之上 使 它 更 为发 展和充 实。西 周 的教育内容可以总 称为六 艺 教育,它 是西 周 教育的特 征 和标 志 。六 艺 教育包含 多方面的教育因 素 。它 既 重视思 想 道 德 教育,也重视文 化 知 识 ; 既 重视传统 文 化 ,也注 重实用技 能; 既 重视文 用 也重视武 备 ; 既 要符 合 礼 仪规 范 ,也要求 内心 情 感 修养。 六 艺 的内容:礼 、 乐、 射 、 御 、 书 、 数 “礼 ”的内容广 泛 ,凡政 治 、 伦 理 、 道 德 、 礼 仪皆 为包括; “乐”受到 高 度 重视,内容包括诗 歌 、 音乐和舞 蹈 ; “射 ”指 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考试重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