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风险及管理状况 ——中国核电厂风险管理报告之一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发展至今,核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发展。截至 2009 年 12 月 31 日,全球共有 437 台运营的核电机组,发电量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 1/6。核电厂最显著的优势是清洁性和可靠性。核电厂不向外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能量大,技术成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电力需求的双重影响下,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核电发展的热潮。 2007 年我国发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明确提出我国核电发展路线基于大型压水堆,并计划到 2020 年达到装机 4000 万千瓦,在建1800 万千瓦。截至 2009 年12 月 31 日,我国共有 6 座核电厂 11 个核电机组运行,装机容量 8438 兆瓦,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 2%;在建核电机组 20 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总数量的 36%,还有超过20 台机组已经取得许可,正在开展建设准备工作,中国核电真正引领了这一轮的全球核电复兴。 在核电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核电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常规风险不同,核电厂的风险有着与核风险紧密联系的独特性质。与之相关联的核电厂风险管理也有其特殊的内涵。 一、核电厂风险概览 (一)核风险 核风险在各个国家都是受到高度关注的,有核电的国家都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本国核电厂实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制度。那究竟为什么核风险如此受重视呢?这是因为过量的核辐射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危害。核电厂虽然有核风险,但是不会发生核爆炸。原子弹需要让链式裂变反应在瞬间完成,这需要足够体积的铀,并且其中 U 235 的富集度要达到 90%以上。而核电厂使用的核燃料中U 235 的富集度一般只有0.7%-4%,根本无法达到核爆炸的基本条件。 针对核电厂核风险的特点,必然对核电厂的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核电厂采用非常高的建筑标准和各种辐射防护措施,将辐射最大限度地限制在堆芯和安全壳内。同时,核电厂也有众多系统来维持安全运行、减少事故发生,并且在一旦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缓解事故产生的后果。 (二)核电厂运营期风险的分类 核电厂运营期风险可以分为核风险和常规风险 1.核风险 核风险包括: (1)人的生命丧失或人身伤害; (2)财产的损失或损坏; (3)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常规风险 常规风险指的是核电厂在运营期可能面临的,除核风险外的其他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电气事故、机器损坏、火灾等。有时常规风险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