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唐代的轧筝与中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一带的奚族乐器奚琴演变而成的。初时以竹片轧之,音色铿锵,到了宋代才演变为用弓拉奏。至民国时期,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开发,至今二胡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高难度技巧、表现力丰富,并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和独奏乐器。著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协奏曲有《长城随想》等。 二胡 高胡又名粤胡,高音二胡简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用二胡改革而成。将丝弦改为钢丝弦,采用两膝夹持琴筒演奏姿势,其形如二胡,但整个琴身比二胡略小,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因而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演奏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之一。著名协奏乐曲有《琴诗》、《梁祝》等。近代独奏曲有《双声恨》、《雨打芭蕉》、《鸟投林》、《平湖秋月》等。 高胡 清乾隆末年,随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拉弦乐器,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琴筒竹制,蒙蛇皮琴杆置千斤,两黄杨木弦轴,张丝弦。琴杆为五节紫竹制,五度定弦。 京胡 流行於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明末清初以来,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兴起,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音擦弦乐器。琴筒由椰壳制成,桐木面板,设千斤,张两弦。用於独奏,也用於吕剧、晋剧、陕北道情等戏曲、曲艺伴奏。 板胡 雷琴,拉弦乐器。曾称大雷。 雷琴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天津艺人王殿玉在坠胡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提琴,拉弦乐器。相传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开始用来伴奏昆山腔戏曲。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提琴较之弦索形愈小而声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 ”。清初刻本《金瓶梅》插图中可以看到戏曲伴奏乐队中演奏提琴的形象。 提琴 琵琶在隋唐 (5 8 1 -6 1 8 ) 之前,是对抱弹乐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随书 * 乐志》记:「今曲项琵琶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受中国阮咸的启发,由四弦四柱增加柱位,至今已有六相、二十四品,并由唐代时的木拨弹,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著名独奏乐曲有《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 现代琵琶 因其形如柳叶而得名,俗称土琵琶、金刚腿、柳叶琴。是鲁南、苏北的柳琴戏、安徽泗州戏和浙江绍兴乱弹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原为两弦、七品的中音乐器。最早用柳木制,二或三弦。现用的柳琴是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