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业总体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经过新中国50 年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 民航业伴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20 年来,航空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航线网络不断扩大,机队运输能 力显著增强,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迈出 较大步伐。航空运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运输规模扩大、地位上升。 建国之初,我国民航规模很小,基础薄弱。仅有 12 架小 型飞机、12 条短程航线和40 个能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运输总周转量仅为150 多万吨公 里,旅客运量仅 1 万人。到1998 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达 93 亿吨公里,比 1978 年增长30 倍; 旅客运量5755 万人,比 1978 年增长24 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航空运输增长最快,地位不断 上升。在国家整个交通运输总量中航空的比重逐步加大,其中旅客周转量“六五”时期占 2. 29%,“七五”时期占 3.41%,“八五”时期占 6.27%,1996 年占 8.2%,民航已经成为我国旅 客运输方式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长途客运和国际客运的主力。我国民航在世界上排列位次也 逐年提前,其中航空运输总周转量由 1980 年第 35 位上升到目前的第 10 位,旅客周转量由第 33 位上升到第 7 位。 2、航线网络迅速扩展。到 1998 年底,定期航班航线总数达到 1122 条,通航里程 218 万公里,分别比 1978 年增加 960 条和194 万公里。其中,国内航线有 983 条,通航全国135个城 市,较多地开辟了省会(首府)、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城市、重点经济城市之间和通往中西 部边 远地区的航线,现已基本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等大城市为中心枢纽 ,连接全国各地的航线网络格局;一些幅员较大的边远省区形成了区域航线网络。国际航线 已达 131 条,地区航线8 条,国际通航34 个国家的64 个城市,有 43 个国家的57 家航空公司通航 我国的13 个城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对外开放城市为起点、连接世 界五大洲,以沿边开放城市沟通邻国重镇的国际航线网络。内陆通往香港和澳门的定期航线 有 24 条,另有 23 个城市辟有包机航线。 3、运力迅速增强。1998 年底,全国民航共有各型运输飞机523 架,其中大中型运输 飞机占 85%以上。提供的座位达到 8.22 万个,...